世间百病,如何艾灸?读懂“药王”孙思邈的长寿之道
浏览:4032次发布日期:2021-11-18 10:05:00
历史上曾有一位因艾灸受益而活过百岁的人。他自幼体弱多病,“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年十八时他立志究医,不仅用自己的医术济益邻里他人,更是以毕生的经历著成“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此人就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
立志从医
何以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
40岁之前,孙思邈经多方医治,病情仍不见好转,便转而寻求艾灸疗法。到了唐太宗年间,孙思邈应召入宫,年逾50的孙思邈,太宗观其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竟皆如少年一般,感叹道:“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孙思邈一生著书80余部,在后期撰写的多部医学名著中极力推崇灸法,在《千金要方》中首次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该著载述广博、条理清晰,有关针灸与艾灸的论述亦有大篇,在卷二十九、卷一十有专论,分别从选艾生熟、加药艾灸、隔物灸、施灸顺序、针灸药并重等多个方面详细而系统的记录下来。在其他各卷亦有散在论述,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凡人居家及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他将艾灸疗法融入日常养生中,自述自己经常“艾火遍身烧”。这种灸法养生理念也一直被历代医家视为金玉良言并流传至今。
灸小白与“药王”孙思邈
灸小白此次落地铜川,追本溯源,正是因为这位“药王”。
“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 铜川市正是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里和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位于耀州区城东的药王山原名“五台山”,后来,它以孙思邈在此归隐,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即“药王山”。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孙思邈的追悼活动持续半个月,成为传统。
灸小白以智能艾灸为入口,秉承“天下无疾”的企业发展使命,与“药王”孙思邈的故里铜川相遇。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灸小白落地铜川,借铜川药王故里的中医药文化传统、当地传统中药材特色产业优势 以及铜川市政府对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用“硬件+软件+云计算”的智能健康服务为当地中医药文化发展加上智能化发展的翅膀。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智慧中医一站式健康服务平台。让历史与现代碰撞,传统与科技结合,文化与经济互助,将中医艾灸发扬光大,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健康中国,大艾无疆!
灸小白将不忘初心
为让每个家庭拥有健康管家的愿景
而奋勇前进!
实现健康梦,助力中国梦!

--- 微信扫码免费注册灸小白 ---

【免责申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